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在哪看

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在哪看

2021-06-09 11:08:5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分院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在哪看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2022国家公务员图片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发布公告 2020.10.15 2019.10.14 2018.10.21 2017.10.28 2016.10.13
网上报名 2020.10.15-24 2019.10.15-24 2018.10.22-31 2017.10.30-11.8 2016.10.15-24
查询报名序号 2020.10.28 2019.10.28 2018.11.4 2017.11.12 2016.10.28
确认及缴费 2020.11.7-11 2019.10.31-11.6 2018.11.8-14 2017.11.17-22 2016.11.2-7
准考证打印 2020.11.23-29 2019.11.18-24 2018.11.26-12.2 2017.12.4-10 2016.11.21-27
笔试时间 2020.11.29 2019.11.24 2018.12.2 2017.12.10 2016.11.27
成绩查询时间 2021.1.5 2020.1.8 2019.1.18 2018.1.24 2017.1.9
面试开始时间 2021.1.23 因疫情推迟待定 2019.1.24 2018.2.5 2017.1.17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下文推断题在言语表达与理解模块中出题频率极高,几乎可以说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型,当然事业单位考试和其他类别考试也经常会考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在考试中,如何处理这种题目。

  一、知人知面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先认识一下这种题目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一般常见的提问方式多为“作者接下来zui有可能论述的是”等。在确定完问题之后,再去阅读文段,一般考生需要先对全文有一个系统的理解,然后再对下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测。一般我们认为,上文已经讲述过的内容,下文不在重复阐述,可以直接排除相关选项,而下文内容也一般会与上文相关,前后逻辑一致。

  二、按图索骥

  我们以前经常认为,对于一个文段,主要是看这段话的zui后一句谈论的内容。因为一段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作用。以前很多同学在做下文推断题目的时候,只看尾句确实能做对一些题,但是现在有弱化此种理解的趋向。接下来,我向大家推荐几个分析文段的方法,找到文中信息,顺藤摸瓜,得出正确答案。

  (一)前后话题对应

  整个文段所讲的核心话题,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内容,因为下文要谈论的话题或内容要与前文保持一致。根据此原则,通常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或者排除1—2个干扰选项。

  (二)感情色彩

  文段一般都会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出现一些描述社会现象的文段,其表述明显偏消极,或者出现一些消极词汇,那我们就可以确定,下文应该是围绕消极部分的内容展开论述,以此类推。

  (三)文段结构

  一般文段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例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如果文段开始提出问题,尾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下文可能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文段开始交代背景,尾句提出问题,那么下文可能会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如果作者在文段尾句提出一个观点,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例1】人们在评判手机拍照功能时,总是直观地认为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成像原理来看,像素值的大小对生成的图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手机的图像传感器面积一定的时候,像素值越高,单位像素面积就越小。而单位像素面积又直接影响到进光量,单位像素面积越小,图像传感器上进光量就越少,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变得灰暗模糊;像素值越低,单位像素感光面积大,感光性能更好,因此在成像的高感光画质以及画面层次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这段文字接下来zui有可能:

  A.阐述像素的定义及其提升途径

  B.介绍提高手机拍照效果的技巧

  C.揭示进光量与像素值间的关系

  D.指出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因素

  【答案】D

  【解析】第*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介绍了人们总是直观地认为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接着,通过问句对人们的这一看法提出质疑。随后,文段指出像素值会对生成图像产生影响,并介绍了像素值的高低影响成像效果的原理,即和进光量有关。文段尾句话题落在像素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上,接下来应论述其他会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因素。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和B项:偏离文段话题。C项:文段前文已论述。

  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对例题的分析,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以后遇到此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国考热门系统考情详解】

  【国考介绍】【备考指导】【系统详述】

  

  申论如何备考》》》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对外进行了公布,在此次的人口普查数据当中,我们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这次人口普查具有什么意义?这其中哪些内容能够成为我们公共基础知识和国考、省考常识的考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普查重点是掌握分析各地现有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单身婚龄人口等,全国人口普查也属于国情国力调查。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zui基本的科学方法,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根据统计进度分批及时适时公开。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当中,采取的是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700多万普查人员于2020年11月1日起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这也是在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时代条件下,多方协作,能够收集整理出更加准确的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未来在中国,开发好、利用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数据“宝藏”,将为新人口特征下有新思路、新人口形势下有新对策更好贡献力量。

就人口普查这一知识点,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当中,一方面可以就以时政作为考查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就人口普查的内容、意义等内容结合经济学等相关内容进行考查。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应多关注zui新国家的新闻热点和方针政策,以便考试时候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Nicj)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