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11:08:4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四川分院
国家公务员|2022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由四川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国考岗位表,国家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2022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由于在行测中言语字数多,题量大,所以我建议小伙伴们不要把言语放在第*部分或是zui后一部分做,如果放在第*部分做,易导致没有时间观点,很多同学花50分钟乃至1小时保质保量的做完才肯罢休,而放在zui后一部分来做言语还容易导致时间不足,很多不应做错的题目却没时间做,所以同学们在考试时把言语这部分在第二或者第三部分做都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哦!言语题目从宏观上来讲分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大部分,从时间分布上来看,要保证逻辑填空15分钟之内20道题目,片段阅读的做题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左右,总时间把握35-40道题控制在在35分钟之内是比较合理的做题时长。许多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对于答案摇摆不定,瞻前顾后,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正确率,因此,同学们要快刀斩乱麻,做完即出答案,不走“回头路”。掌握了做题顺序和做题时间,下面来了解一下国考言语的考务考情。题目数量40道题,其中2020年副省级片段阅读9道,语句表达6道,逻辑填空15道。
篇章阅读10道。2020年地市级片段阅读14道,语句表达6道,逻辑填空20道。从考情来看,篇章阅读在副省级出题比率较大,地市级不做考察,如果考副省级的同学着重也要复习一下篇章阅读。在言语中逻辑填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而针对这个题型很多同学又很苦恼,明明知道成语或是实词的含义,可为什么还是做不对呢?其实,很多小伙伴学习了很多的知识点,可是没有好好利用与把握,乃至正确率迟迟上不去。所谓熟能生巧,同学们一定要在把握住理论以后,在做题中去实践去应用,才可以进步和提高。
拿一道国考题为例:
(2013国家)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B.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C.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D.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答案】D 第*空前有限定词“鞭辟入里”,所填词语要与限定词搭配,鞭辟入里侧重“里”,形容分析透彻深入,切中要害,B 项“远见卓识”侧重“远”,形容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里”与“远”不搭配,排除 B 项。再看第二空,“然而”一词表示转折,意为前后语义相对或相反,前半句强调“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然后话题一转,后半句强调“对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此处要填一个各有各见解的词语,D 项“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符合题意。“各持己见”、“各执一端”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重在“执”,文中仅在说明各有不同见解,并没有涉及到坚持论谁对谁错,因此 A、C项排除,答案为 D 项。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逻辑填空中的形式化对应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比如说逻辑填空有道单空成语题,前文是前车之鉴,后文是重蹈覆辙,“车”与“辙”形成形式化对应。小伙伴们做逻辑填空的时候还要注意这点。而对于片段阅读部分,要速度,抓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略读,通过关联词和行文脉络找到文段的主旨句,或者通过主体排除法和辅证分析方法去排除干扰选项。其次,言语中两类题型比较浪费时间,准确率也不高,就是语句排序和细节理解题,这两类题型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放在zui后做,就佛系一点吧,毕竟后面还有那么多得题目要做,要学会适当放弃,有舍才有得。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做言语类题目时,大家要头脑清醒,对比择优。理解为主,技巧为辅,灵活运用。
申论如何备考》》》
申论文章的论证总的来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其中,事实分为一般事实和具体事实,具体事实就是所谓的举例子;讲道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有因果论证(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引言论证等,从逻辑学角度来讲,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原因分析)、影响分析是较为易懂好用的论证方法。下面,以一篇文章为例加以说明:
【作文题】
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论证有力,联系实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抗争与順随
——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2020年8月18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的这段话,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批注1:背景+表态】
一方面,自然灾难使得我们不得不与自然抗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批注2:论点一】从古至今,灾难始终没有离我们远去,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时常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所以,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之一。【批注3:因果论证:也就是分析了要与自然抗争的原因,因为自然灾害始终没有远离我们,所以我们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敬畏自然,同时又相信人定胜天,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壮举和佳话。从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故事,到开凿都江堰、修建红旗渠、修筑三峡大坝这些实践壮举,都在诉说者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抗争的精神和努力。【批注4:举例论证:通过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开凿都江堰、修建红旗渠、修筑三峡大坝等事例进行证明,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
另一方面,与自然抗争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批注5:论点二】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受自然惩罚。【批注6:影响分析:正面分析尊重自然规律的意义,反面分析违背自然规律的危害,这样还有助于形成正反分析。】例如,上个世纪60、70年代,“向山要地,向海要田”的做法,让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我们近年来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多年对于长江鱼类过度捕捞,导致近年来在长江“难见大鱼”,甚至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中央适时出台“十年禁渔”政策,提出对于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逐渐恢复长江生态,未来更加可期。【批注7:举例论证:正反举例,列举了上个世纪60、70年代“向山要地,向海要田”让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的例子和我们近年来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的例子,正反事例形成对比;还列举了多年对于长江鱼类过度捕捞,导致近年来在长江“难见大鱼”,甚至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的例子以及中央适时出台“十年禁渔”,提出对于长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逐渐恢复长江生态的例子,前后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与自然灾害斗争就要培养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批注8:论点三】一是要提高日常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例如,“硬件”方面,加强堤坝水库、蓄洪区建设;“软件“方面,完善预警方案、应急预案等。二是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平时要加强演练,防灾救灾物资要储备到位,人员安排到提前到位。三是要提升动员能力,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做好抵御灾害工作。【批注9:具体对策】
与自然灾害抗争与顺随自然规律是辩证统一的,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正像总书记所说,我们不仅要跟自然灾害斗下去,还要顺随自然规律。两者不可或缺,相互促进。顺随自然规律,则能够更好与自然灾害抗争;与自然灾害抗争、改造自然,让我们更好顺随自然规律。【批注10:总结——辩证提升】
总结:在上述文章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式为举例论证、因果论证、影响分析等,当然,视情况还可以采用引言论证、演绎论证等论证方式。总而言之,论证既需要论据支撑,也需要论证逻辑(论证方法)支撑。在诸多论证方法中,有些比较简单好用,有些比较难以掌握,建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文章需要予以考虑。
(编辑:Ni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