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国家公务员2022年

国家公务员2022年

2021-06-08 14:50:1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国家公务员2022年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2022国家公务员图片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发布公告 2020.10.15 2019.10.14 2018.10.21 2017.10.28 2016.10.13
网上报名 2020.10.15-24 2019.10.15-24 2018.10.22-31 2017.10.30-11.8 2016.10.15-24
查询报名序号 2020.10.28 2019.10.28 2018.11.4 2017.11.12 2016.10.28
确认及缴费 2020.11.7-11 2019.10.31-11.6 2018.11.8-14 2017.11.17-22 2016.11.2-7
准考证打印 2020.11.23-29 2019.11.18-24 2018.11.26-12.2 2017.12.4-10 2016.11.21-27
笔试时间 2020.11.29 2019.11.24 2018.12.2 2017.12.10 2016.11.27
成绩查询时间 2021.1.5 2020.1.8 2019.1.18 2018.1.24 2017.1.9
面试开始时间 2021.1.23 因疫情推迟待定 2019.1.24 2018.2.5 2017.1.17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精准理解文段是解答言语题的关键一步。代词“这”可谓贯穿了我们言语题诸多题型。在不同题型中,衍生出了不同的解题技巧,接下来给大家一一讲解下。

  一、代词指代引出文段重点。常见于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和标题选择题这三种题型。代词指代引出文段重点句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代词指代前文所有内容或者重点陈述内容;二是代词引导的句子位于文段尾句或者该句之后的句子对该句子进行解释说明。

  【例1】从全球范围看,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大数据应用不可阻挡。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已经成世界性、产业性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活动zui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数亿网民的海量个人信息时刻都在看得到的光纤网络和看不到的4G网络上奔流不息。营造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法治环境、执法环境,是产业繁荣和用户安全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突破执法瓶颈,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背景

  B.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意义

  C.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D.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

  【答案】B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陈述背景,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成为了严峻挑战。文段接着以中国的情况为例,进一步强调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zui后用“从这个角度看”总结上文,得出结论,即保障信息安全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段是“分—总”结构,主要讲的是“保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背景”对应文段开头的介绍,非文段重点。C项“面临的挑战”为关于问题的表述,非文段重点。D项“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在文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B选项。

  二、协助理解文段指定词句。主要体现在词句理解题中。所谓词句理解题,重点考察考生对于文段中指定词句意思的理解能力。在这种题型中,代词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解题。如果指定词句中含有代词,可以根据代词指代的内容进行查找特定词句意思,进而完成解题。

  【例2】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 外观形态

  B. 材料来源

  C. 制作工艺

  D. 结构特点

  【答案】D

  【解析】第*步,定位原文,“这”出现在第二句。分析“这”的上下文语境。前文讲“木质砧板表面是硬邦邦的”“内部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有很多空隙”。后文讲“使它受到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由此可知,前后是因果关系,“这”指的是内部的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结构特点”是“这”指代的内容。A项“外观形态”不是“这”指代的内容,文段强调的是木质砧板的“内心”,即内部结构。B项和C项在前文并未提及。

  因此,选择D选项。

  三、判定句子先后顺序。在排序题中,代词主要有两种妙用:一是代词引导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二是判定句子先后顺序。一般而言,前文有所陈述,后文才会用代词进行指代,即根据代词指代确定句子先后顺序。

  【例3】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是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是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④⑥⑤③② B. ①⑥⑤③④②

  C. ④②⑥①⑤③ D. ④①⑥⑤②③

  【答案】C

  【解析】第*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是①和④,①中出现了“这样的帝国”,代词在句内无指代对象,不适合做首句,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④主要讲述的是“游牧民族”,①主要讲述的是“这些帝国”,②主要讲述的是“这些民族”,根据话题一致原则,④后应接②。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⑥讲述“所建立的帝国”,后接①“这样的帝国都是昙花一现”,符合话题一致;⑤③均讲述“压力”,亦符合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申论如何备考》》》

众所周知,申论五大题型中除了文章写作,概括归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基本都是按要点给分,部分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因此如何从复杂冗长的材料中提炼要点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整理出了几种提炼要点的方法,助力各位考生摘获高分。

第*种:直接照抄

当材料中出现了表达比较规范、高大上有气质的词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采分词可以直接照抄,尤其是当主旨句、观点句和关联词中出现了规范表达的时候,因为主旨句一般是对整个段落起到总结概括性作用,表明一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一般出现在首句或者尾句。而申论材料中的观点句一般都是出自专家学者、媒体和网友民众的观点来总结事实、指出问题或者分析原因、影响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会反映相关要素;另外申论材料中往往也会使用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引导出重要要素,因此主旨句、观点句、和关联词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

如2017年国考地市级材料2中首段第*句中提到“城市水系可以成为廉价、有效的净化城市污水的天然场所”。该句话就可以直接可以摘抄出城市水系功能:净化城市污染物。2012年多省联考材料中“网友提到,可是国内似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由网友的观点可以知道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应该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再比如2014年国考地市级中提到“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所以可以直接概括出问题:心理承受力弱,导致心理疾患。

第二种:概括归纳

申论材料属性分为观点材料和案例材料,观点型材料一般来说还是有较为规范的表述出现,所以考生们还是比较容易直接摘抄要点的,但是案例型材料多以记叙为主,多口语化表达,很接地气,规范表达并不多,而且就目前的申论材料来看,案例性材料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要求考生能够通过使用概括归纳的方法从事例型材料中提炼出相关要点。

第*步:阅读题干,审清要素。如题干中的要素是问题,则可以重点去关注材料中的负面表达;如题干中的要素是对策那就重点去关注材料中提示对策的表达;总之可以根据要素自身的特点去找对应的表达。

第二步:概括归纳,规范表达。当找到了对应的表述后,再使用规范的语言去呈现答案,避免口语化和用语啰嗦,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过程中加强申论高频词汇的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感和表达规范的能力。

另附上思维导图供参考,总之,想要提高申论分数,必须久久为功,各位考生在平时做题过程中也可以继续积累找点的技巧,不断总结反思,全面提高找全要点的能力。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Nicj)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网2022年

下一篇:国考2022年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