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2022年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国联考中关于言语模块的测查,转折这个知识点一直是重点考察的对象。但大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以偏概全。认为转折就是解题的不二法门,将转折之后是重点和转折之后是答案划等号。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理解,关联词只能体现关联词词前和词后的关系,转折前和转折后作比较,转折后是重点。但是不是答案,还需要比对转折后和其他句子的关系。所以各位同学在寻找文段重点句的过程中切忌只找关联词,还是应当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如此才能精准寻找全文重点句。
例1. 夏日高温炎热,水成为消暑的必备品。但对开车一族而言,久置在高温、闷热车厢里的饮料是健康的潜在威胁。用塑料制成的饮料瓶,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险。这些饮料瓶在室温下,可保存较长时间,但若经阳光暴晒,就会发生材质老化、释放出有毒物质,人饮用瓶内的饮料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慢性中毒反应。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 夏季如何避免车内饮料变质
B. 一次性饮料瓶含有致癌物质
C. 司机在夏季开车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D. 夏季久置车厢内的饮料是健康的潜在威胁
解析:文段首先给出但是这一转折词,可以判定,与第*句话作比较重点在转折之后。但阅读后文即可发现,文段倒数第*句话也存在转折词但是。两者作比较会发现,第二个转折是对第*个转折的解释说明。故此认为全文重点在第*个转折句之上。答案也就唯一,选择D答案,无可争议。
例2. 文化时尚总是从一种文明传到另一种文明,一种文明中的革新常被其他文明所采纳。然而,它们往往只是一种缺乏重要文化后果的技术或昙花一现的时尚,并不会改变文明接受者的基本文化。西方世界曾经出现渴慕来自中国或印度文化的各种物品的热潮;而在19世纪的中国和印度,来自西方的通俗文化和消费品流行起来,似乎代表着西方文明的胜利。然而,这种“流行”恰恰使西方文化变得无足轻重。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大宪章”而不是“巨无霸”,非西方人可能接受后者,但这对于他们接受前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对这段文字的观点概括zui准确的是:
A. 人们常出于猎奇心理而接受来自异域的东西
B. 不同文化之间很难实现本质上的交流与影响
C. 西方和非西方世界在文明的本质上存在差异
D. 时尚的传播不会根本改变接受者的基本文化
解析:此题首先给出转折词“然而”,可以体会出,然而前和然而后作比较重点在然而之后。可如此就能贸然仍定它就是全文重点吗,答案是否定的。阅读后文会发现,倒数第二句话也提到了然而一词,也构成了转折。那么重点到底在哪个句子之上,可以发现,第二个转折句描述话题西方文化,相比较于前者文化这一话题而言,话题在走向具体,属于例子表达,故认为第二个转折属于例子内部转折,不重要。重点句在第*个转折之后,答案唯一,选择D答案,无可争议。
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其实转折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各位同学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擦亮双眼,通读全文,把握重点,而非唯转折是从。
申论如何备考》》》
提出对策是申论常考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我们联系实际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这类题目,尤其是材料中没有具体对策时,一些小伙伴往往不知所措, 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决问题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审题
明确答题任务,判断是否要写问题。无论题干是否要求我们写问题,我们都要找出问题,这样我们提出的对策才更有针对性。
明确身份限定。这类题目往往会给出对策执行者的身份,我们提出的对策必须是该身份可以做、能够做的。
具体的要求。如我们提出的对策要具体、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等。此外,也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阅读材料
在审请题干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阅读材料,找出并标记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相关的对策及经验。
作答
1、材料中有具体的对策、做法和经验,直接提炼概括。
2、材料中没有具体的对策和做法或材料中的对策不能够解决材料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需要我们根据问题调动自身经验和积累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当需要调动我们自身的经验时,我们可以从这五个常见的维度着手:思想层面、规范层面、监管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
思想层面:材料中问题的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当事人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政府的观念、群众的观念、干部的观点以及社会氛围等。常见的对策有:教育、培训和宣传。常见的宣传方式有:线上——网络,社交媒体,官网,微视频,短视频,微博;线下——电视,广播,报纸,电台,板报,宣传栏,海报,传单,宣传活动。
规范层面:材料中问题出现和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缺少相关的制度机制等。常见的对策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政策;制定/完善制度、机制、体系、体制;完善道德规范;制定规章、规定、规则等。
监管层面:包括监督和管理,材料中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常见的对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明确职能范围和权责划分;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等。
资源层面:指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人力、物质保障,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常见的对策: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待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设施;升级、引进设备;收集信息等。
技术层面:包括科学技术、运营技术、操作技巧、工作技巧等。常见对策:创新XX技术、学习XX经验、改进产品、创造品牌、转型升级等。
国考推荐
(编辑:Nicj)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网2022年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网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