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安招警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安招警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试题 > 2015年11月28日四川公安招警考试《行测》题本(5)

2015年11月28日四川公安招警考试《行测》题本(5)

2015-11-27 15:12:24 公安招警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zhaojing/ 文章来源:四川招警考试网

【导读】华图四川招警考试网提供以下招警考试信息:2015年11月28日四川公安招警考试《行测》题本(5),更多四川招警考试,四川招警考试公告,四川招警招考资讯内容,请关注四川招警考试网/四川人事考试网!四川华图微信公众号(schuatu),公安招警培训咨询微信客服:点击查看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共1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着若干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一、根据所给材料,回答86-90题

2012年1-11月部分亚洲国家来华旅游人数统计

 

国家 旅游人数(万人) 同比增长(%)
1-11月 11月 1-11月 11月
日本 328.33 22.61 -2.12 -31.38
泰国 58.74 5.21 5.15 29.86
新加坡 91.60 9.94 -2.30 -9.71
蒙古 93.72 9.43 2.81 -5.08
菲律宾 87.82 8.18 8.02 3.78
韩国 378.87 31.35 -2.65 1.97
印尼 56.90 4.66 3.07 2.00
马来西亚 111.44 14.06 -0.45 8.38
印度 55.51 4.87 -1.18 -4.34

  86.2012年1-11月,表中国家来华旅游人数最多的是: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87.2011年11月,表中有几个国家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来华旅游?

  A. 0 B. 1

  C. 2 D.3

  88.表中2012年11月来华旅游人数超过1-10月平均值的国家有几个?

  A. 3 B. 4

  C. 5 D.6

  89.根据表格,2012年1-11月来华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其2012年1-11月来华旅游人数约是2012年1-11月来华旅游人数同比增长率最低的国家的多少倍?

  A. 0.2 B. 0.9

  C. 4.3 D.6.8

  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1年1-11月韩国来华旅游人数接近370万人

  B.泰国2012年1-10月来华旅游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两成以上

  C.表中超过一半的国家2012年1-11月来华旅游人数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D.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2012年1-11月来华旅游人数之和超过日本

  二、根据所给资料,回答91-95题。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6336万人,比上年增长3.0%。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比上年增长3.0%;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增长2.9%。本地农民工为9925万人,增长5.4%。

  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                                                                          单位:%

 

  2012年 2011年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农民工: 42.6 31.4 26.0 42.7 31.4 25.9
其中:外出农民工 31.5 36.7 31.8 31.6 36.6 31.8
    本地农民工 60.8 22.9 16.3 61.4 22.7 15.9

按不同输出地外出农民工在省内外务工的分布                                                         单位:%

 

  2012年 2011年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省外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省外
全国 20.0 33.2 46.8 20.2 32.7 47.1
其中:东部地区 32.0 51.7 16.3 32.1 51.3 16.6
中部地区 13.1 20.7 66.2 13.0 19.8 67.2
西部地区 15.4 28.0 56.6 15.4 27.6 57.0

  91. 2011年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约有多少亿人?

  A. 1.17 B. 1.26

  C. 1.29 D. 1.36

  92. 2012年输出地为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约比上年增加了:

  A. 3.7% B. 3.9%

  C. 4.1% D. -0.1%

  93. 在外出农民工中,2011年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约有多少亿人?

  A. 0.65 B. 0.75

  C. 0.85 D. 0.95

  94. 2012年,西部地区省内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约为:

  A. 8% B. 11%

  C. 14% D. 18%

  95. 通过以上资料,能够推出的是:

  A. 2012年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数量高于本地农民工数量

  B. 2012年中西部地区本地农民工数量同比增速快于东部地区

  C. 2012年来自中部地区,在乡外县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低于上年

  D. 2011年在省外就业的农民工中,来自中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少于西部地区

  三、根据所给材料,回答96~100题。

  2012年,全国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613.8亿元,同比增长8.5%,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同比下降1.9%。全国电话用户增长9.4%,总数达到13.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0.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9.0部/百人。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达到27603.4亿分钟,增长12.4%。其中,非漫游通话时长24999.4亿分钟,增长10.5%;国内漫游通话时长2597.1亿分钟,增长34.2%;国际漫游通话时长3.6亿分钟,增长36.2%;港澳台漫游通话时长3.3亿分钟,增长14.2%。

  

  2008-2012年全国电信发展情况

  96. 2012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约为多少亿户?

  A. 1.19 B. 1.31

  C. 2.63 D. 2.78

  97. 2008~2012年,全国电信综合价格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A. 2009 B. 2010

  C. 2011 D. 2012

  98. 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业务中,哪一项所占比重比上一年低?

  A. 非漫游通话时长 B. 国内漫游通话时长

  C. 国际漫游通话时长 D. 港澳台漫游通话时长

  99. 2008~2012年间,全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量约为多少亿元?

  A. 523.0 B. 653.8

  C. 1086.6 D. 1358.3

  100. 关于2011年全国电信发展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最快

  B. 移动电话普及率不超过75部/百人

  C. 移动电话非漫游通话时长约为27624亿分钟

  D. 电信综合价格水平下降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相关阅读:

  2015年11月28日四川公安招警考试《申论》题本

  2015年11月28日四川公安招警、司法系统公务员考试题本解析 

  2015年四川公务员司法系统考试招录公告

  2015下半年四川招警考试公告 10月16日报名 

  2015年四川公安招警考试成绩排名查询

  2015年下半年四川公安招警考试招录比例 

  2015年下半年四川公安招警考试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5年四川公安招警考试资格复审名单_时间_地点及公告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1.2015年4月7日,长沙遭遇暴雨袭击,城区内多处出现严重内涝,部分街道成了“泽国”,这一事件被网民调侃为“2015年的第一波城市海景”。随后,南京大学城汪洋一片,武汉重启“看海”模式……“城市看海”的现象一再上演。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当一场场内涝发生时,我们的家园上演着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悲剧。城市内涝已成为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家对解决城市积水难题高度重视,2013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6项重点任务,要求保持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坚决杜绝“拉链马路”、窨井伤人现象,用10年时间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此后住建部等多部门“对症下药”,各地政府也宣布加大资金投入,在数年内根治内涝。

  如今,不少地方宣城治理城市内涝成功,“看海”将成记忆。但今年各地的“海景”却让这成功打了些许折扣。

  2.城市“逢雨看海”,症结何在?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的章主任。

  记者:目前我国城镇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否都偏低?

  章主任:过去,“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多数城市对管网投资“就低不就高”,采用标准下限,将标准定为1年,即排水系统主要针对一年一遇的降雨强度设计。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立交桥的兴建,中心城区的汇水区变大,汇水量突增,也导致雨水管道的实际承载能力连一年都达不到了。新实施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已明确提高了城镇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城镇雨水管道设计标准按城镇类型与城区类型划分,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上限。例如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为3至5年一遇,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为5至10年,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要30至50年。

  记者:城市内涝是否就是因为管网设计标准过低呢?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

  章主任:城市内涝有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但内涝防治不能仅靠雨水管网,应该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减少进入排水管网的径流。城市建设初期,下一场雨可能只有30%的雨水形成径流,剩下的都通过植被、土壤渗透涵养了。如今,城市铺设了大量硬质路面,建设了大量“光面”建筑物,可能七八成降水量都汇成径流了。其次,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越高越好其实是个误区。标准过低,无法保障顺利排涝,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标准太高,利用率低,养护费用过高,也是一种浪费。国外城市的雨水管道标准也就是3至5年一遇。面对更大的降雨,可借助泵站加大排水能力,或让雨水走河道等其他排涝通道来排水。

  记者:往年雨季来临时,一些管网建设标准较高的城市,也出现了严重内涝,为什么呢?

  章主任:排水管网“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养护投资比建设投资还要高,还不出政绩,导致不少城市对雨水管网养护舍不得投入。条块分割的“责任下沉”体制,也使城市管网的养护被分割为各区甚至各街道负责,这就使管网养护出现“边界盲点”,导致不少管网80%的断面都被淤泥堵塞。重载车等路面超载、超限活动的频繁发生,也对地下管网造成伤害。

  记者:每年雨季来临,我们常常看到各地政府召开很多应急会议,但是最终的“看海”的城市还是不少。这是不是意味着城市排涝的应急管理能力也是短板?

  章主任:地方上有很多应急方案,但操作性并不强,应急准备不足。城市排涝不一定都要采用工程措施,也可采取临时有效的警示措施。立交桥底下积水一旦超过30厘米,就会淹没汽车排气管,那么这些地方应划警示线,提示司机提前改道。但这些细节容易被忽略,从而酿成大祸。

  3.古人说:水满自溢。没有地方去,水自然会泛滥。近年来中国的城市高速扩张,往往忽略了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之道。对河流湿地的过度开发、城市湿地急速萎缩,城市蓄洪能力下降。以北京为例,北京60%以上的河流湿地都在进行旅游开发,其中金海湖、拒马河、龙庆峡水库、野鸭湖、玉渡山水库开发强度过大,对水系自然环境的人工干预过多,破坏了生态环境。

  调蓄系统是城市防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城市水系的湖池河渠组成。在城外洪水困城,城内积水无法外排时,城市的蓄水能力对避免内涝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同时为了突出城市景观,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地面,严重影响城市蓄水。“水在自然情况下会顺着坡面往下流,通过坡面汇雨过程直接进入河流。但是由于道路和小区的建设,将本来连续的坡面切割成许多小的单元。天然状态下水发生垂向运动,水的坡长很长,但是城市里水的坡长很短,所以容易积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研究员严登华说。

  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内河水系统被填埋,导致水系阻断,排水不畅。曾经号称“百湖之市”的武汉,50年来近百个湖泊“人间蒸发”。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城区湖泊数已由100多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原来的9万余亩缩减到8万余亩。这样多的湖泊……一到大雨就变身水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些城市防汛完全把“宝”押在铺设管网、建设泵站上,而对自然水系水网能填的填、能卖的卖。

  有些主城区水域面积率急剧下降到1%左右,仍然在填河造地、向水面要效益,一边扩张排水管网,一边在利益驱动下毫无节制地缩小自然水面。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向立云认为,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提高排水管网标准上并不现实。因为即使城内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承接排水的河道能力不足,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积水也可能排不出去。提高排水标准更适合应用在局部重点地区。

  中国不少城市认为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公共属性,政府是管理主体。但我国实行条块管理,长期形成“城建不下乡、水利不进城”的局面。建设主管部门并无防洪与排涝职责,不负责防洪与排涝工程建设。形成防洪排涝责任在政府,建设管理责任在企业和社会的局面。遇到城市内涝,请示、命令存在多头汇报、多头指挥,排水也多陷入“九龙治水”局面。

  4.2014年5月11日,第2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拉开帷幕,“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的1/4”、“全国2/3城市减渴“等一连串令人不安的数据无情地揭示出:城市缺水状况严重,节水势在必行。同样是在5月11日,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大的暴雨袭击,严重内涝使马路变成“河道”,城市变成“水城”,大量雨水无处蓄积,肆意横流,因来不及排掉而“水漫金山”。

  一边喊渴,一边内涝。知名水文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教授林炳章指出,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没有雨就旱”的尴尬局面。在“水火两重天”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城市已经到了必须深刻反思治水用水观的关键时刻。城市在思考如何让水“流得更畅”的同时还需多一种思路,即提高自身消化雨水的能力,让雨水“留得更多”。

  大雨袭来的时候,人们痛恨雨水排得太慢。本可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反而成了城市排水的巨大包袱。一方面,雨水被迅速排掉;而另一方面,雨过天晴后,城市绿地在用“最先进”的自动喷灌系统,准时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开启,喷洒“甘霖”,这是何等的浪费!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认为:雨水不是灾害而是福音!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对于强调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管道+调蓄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这些“灰色”市政排水工程,会造成地表水体消失,水生环境消失,加剧水资源短缺。建设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不应该是排水,而是把水留在城市,这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应该践行的理念。如果我们城市的后代在雨后能听到蛙声,那将是何等的福祉!面对干渴的城市,与其费钱、费力地调水,何不将雨水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把城市绿地当做城市海绵来设计,建成“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更加自然。“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底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全国共16个城市获得海绵城市的试点资格。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多个地方经济规划建设新闻中,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语。

  5.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的浙江嘉兴市,早在2011年就开始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打造“海绵城市”,即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

  厦门市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在厦门海沧区行政中心的食堂楼顶,一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屋顶花园跃然眼前。这里种的是耐寒、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碳四植物,如佛甲草。植物种在生态型种植容器中,土壤底下是储水盒,雨水流经土壤后成为“肥水”,储存在这里;不下雨时,智能微喷系统就利用它给植物喷灌;储水盒的水满后溢出,再流到排水层。这样不但有效利用了雨水,还能降低室温,节能减排。

  2015年3月,国内首个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式成立。在沣西新城,建立了由市政道路、小区地铁、景观绿地、中央雨洪系统共四级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形成了网状的开发布局,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其中,中央雨洪系统由号称“翡翠项链”的生态绿廊“兼任”,下注6-8米,可将两侧2-3个街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市政排水管等直接或间接地收集,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

  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将原普通舒布洛克砖改造为生态透水砖,透水人行道板总面积已达到了约为7万平方米。透水砖具有保水功能的同时还接通地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于给大地换上一层“会呼吸”的皮肤。吴中区太湖新城,推行模拟和遵循自然规律的设计模式,推广渗水地面、道路、停车场、广场等,建成单体规模最大的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工程为环形道路,全长1.75公里,道路两侧各建一个容量为750立方米的蓄水池,雨水总收集量为1500立方米。

  北京市各大公园启动节水节能改造工程,打造“海绵公园”。在香山公园著名的梅谷景区,新修的300米长的木栈道,两侧雾气横溢,宛若人间仙境,游客流连忘返。这些喷雾其实来自于前一阵的降雨,经过消毒、除尘后,雨水就变成了纯白的雾气,喷在身上舒适、凉爽。此外,香山老松林景区广场上有50来米长的鹅卵石小溪谷。雨大时,小溪蓄满水,童趣盎然;干旱时,则是健身步道。据工作人员介绍,集雨工程预计全年可收集雨水量为7.7万立方米,相当于公园的面积最大的湖——静翠湖的10倍容量。这些雨水可以同时提供6万平方米绿化全年用水、供给1个采用雨水冲厕的卫生间全年用水、花卉班全年一半时间的生产用水。

  6.随着4月初试点城市名单的正式公布,建设海绵城市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对各地建设中的“海绵城市”能否达到除涝抗旱的预期效果,水文专家及水利人士不太乐观。有专家甚至预言,“按现在的模式建下去,五年以后,淹的城市还是淹,涝的地方还是涝!”

  有专家指出,目前处在“海绵热”中的各方对什么是“海绵城市”、怎么建“海绵城市”混乱不清。一说认识都“高度重视”。一谈实施都不知怎么落实,哪怕是一线的建设者,都普遍对“海绵城市”缺乏严谨科学的认知。一些规划人员认为,“海绵体”是给城区加几条给排水管道,另一些人认为多搞些草坪、添几个绿化带就行。多位水务研究人员谈到,“海绵城市”建设最怕布局和建设思路出错,但现在“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下,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专业和利益出发,很容易导致规划和顶层设计出现方向性错误。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特别要防止奔着GDP效益而盲目开工、不讲科学的做法。城市生态改造中,除了大张旗鼓地“建”,更要讲求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地“不建”。

  一位从事水文工作20多年的院校专家向记者反映,不交流、不合作、各扯一摊自己单干,是一些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通病,一些城市热火朝天准备建设城市海绵体,但气象资料闷在手里不拿出来共享,水利部门插不进手干脆作壁上观。住建部门把着城市建设口,请的依旧是建筑、规划界人员来解决城市防洪体系问题,最后发现自己做不了,就到处“取洋经”、“参考”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先进经验”。

  专家指出,“海绵城市”要建得科学,基础性研究和观测必须先行。但从目前情况看,别说这些先导研究,就连获得这些研究需要的数据都困难重重。比如90年代以前,南京市降水观测点很长时间只有1处,近二十年才有所增加,过往的基础数据极其缺乏,即使防汛人员提出想依据水利大数据进行建设改造,也无从下手,对现在的建设研究构成很大障碍。

  7.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建筑大学院长李俊奇,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是否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如何将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

  李俊奇: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这些年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地淡化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灰色基础设施过分注重人工化的工程,比如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池子等等。而绿色生态的基础设施,就是用生态的,或者模仿自然的生态措施实施。应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古人往往泽水而居,因水兴城,倚水而生。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都与水资源的承载力相关。近年来,国家提出“以水定城”的战略,我们应该根据水资源这块“短板”来确定城市化的规模和城市的发展战略。

  记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

  李俊奇:通过宣传与交流,老百姓一般还是很支持的,比如很多人愿意在小区或者自家楼下,准备一个雨水罐,把雨水都存起来,让雨水少点排走。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家家户户都这么做,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会很明显。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开发的新模式,新技术,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

  同时,应大力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全社会普及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引导,包括建设和完善关于雨水排放的鼓励和补贴机制、雨水减排的奖励机制。北京就曾经对开发商提出,如果建立雨水利用设施,就会减免防洪费。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征收雨水排放费的法律法规,这都会对市民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除了这些,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现在不少地方的路边小餐馆,就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倾倒,这些餐厨泔水进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里去了,对水体造成污染。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为垃圾如果管理不好的话,下起雨来,就会随着雨水排进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乱扔垃圾,每一位市民,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良好的水环境,不是说仅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处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实现,这根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三、作答要求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材料2、3,归纳概括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20分)归纳全面,条理清楚;简洁流畅,书写工整,限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解析:

  一、审题要点:

  1、审读题干、判断题型。

  2、筛选材料、确定范围。

  3、根据题干、明确角色。

  4、审读要求、注意细节。

  5、回审题干、确定任务。

  二、解题思路:

  1、通过审读题干可知是一道常规题型:单一式概括

  2、从题干中的根据给定资料2、3,我们可知作答本题的阅读才来的范围为材料2和3,其他的材料可以不读。

  3、通过审读题干并没有给出作答本题的角色限制,所以本题没有作答身份限制。

  4、审清细节要求:1.归纳全面,条理清楚;2.间接流畅,书写工整,限300字以内,本细节要求中出现了。归纳全面,条理清楚,所以如果材料中出现了明显的分类标准,那么就要对答案进行整理和归类,如果找不到明显的分类标准那么就把找到的答案要点分条书写即可。

  5、根据题干的审读知道本题的作答任务就是概括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就要阅读材料进行寻找答案要点。

  三、【参考答案表述】

  1.“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对城市管网投资就低不就高,采用标准下线,城市内涝管网建设不系统,标准不合理。

  2.城市排水管网养护费用过高,养护舍不得投入;条块分割的“责任下沉”体制,管理出现“边界盲区”,断面管网被泥沙堵塞。

  3.地方城市多数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准备不足;提示措施,容易被忽略。

  4.城市建设忽略城市和自然和谐之道,城市湿地,过度开发、极速减少,城市蓄洪能力下降。

  5.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高出地面,影响城市蓄水。同时,道路和小区建设将城市坡面切割成单元化,坡长段、容易积涝。

  6.城市内河水系统被填埋、水系阻断,排水不畅,城区水域面积急剧下降,河道排水能力不足。

  7.条块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人,形成多头汇报、多头指挥,排水陷入“九龙治水”。

  第二题,给定材料7中提到:“良好的水环境,不是说仅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处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实现,这根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市政府的名义撰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30分)观点明确,切合题意;内容充实,层次清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限500字以内。

  参考答案解析:

  一、答题要求:

  观点明确,切合题意;内容充实,层次清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限500字以内。

  二、赋分说明:

  作为公文写作题,赋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格式分,大约有6分,二是内容分,约占24分。

  格式分根据“倡议书”文体的特有格式进行给分,细分有3项,分别是题目、称呼、落款各占2分。

  内容分根据按点给分原则给出,同时在写作时候背景和目的的按着标准是占有一定的分值,结尾没有分值但是必须要有,中间部分按点给分。

  三、审题要点:

  题目中一共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分别是:1.定位材料的语句“材料7”,这就说明答案的来源以材料七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材料全社会各个方面关于水资源的做法;2.通过“倡议书”明确这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因此需要写作时添加“倡议书”这一文体的规范性格式;3.明确了找寻答案的题眼,该倡议书答案内容,须围绕号召全社会珍惜谁资源,保护水环境来组成答案。

  四、解题思路:

  解答核心就是围绕号召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这个关键词,回到材料中去定位找寻,一般来说,答案都会在这个题眼词周围出现同时兼顾其他材料中关于如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寻找对策,因此建议,主要以摘抄原词原文为主,但要以短词短句的方式呈现在答题之中,以便于评卷人找寻给分点。

  五、参考答案解析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社会各界朋友、各相关部门: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减渴,一连串的令人不安的数据无情的揭示出,城市缺水状况严重,节水势在必行。同时很多城市内涝严重,大量雨水无处蓄积,肆意横流,因来不及排掉而“水漫金山”因此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特提出以下倡议:

  一、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利用低影响开发新模式、新技术,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个“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等等

  二、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需群众在雨天在小区或者自家楼下,准备雨水罐,把雨水存起来,减少雨水排走。

  三、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社会各界应形成海绵城市呵呵低影响的开发理念,建设和完善关于雨水排放的鼓励和补贴机制、雨水减排的奖励机制,激励群众。

  四、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市民应减少向城市河流排放污水,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及时的清掏。

  五、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市民应减少乱掉垃圾,因垃圾管理不好,下雨会随雨水排入河道,污染城市水体,每一位市民都应该认真对待。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你我做起。

  XXXX市政府

  XXXX年XX月XX日

  第三题,根据你对“海绵城市”的理解,结合给定材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让城市自然‘呼吸’ 将‘看海’变成回忆”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观点鲜明,联系实际;论述深刻,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限800~1000字。

  参考答案解析

  申论文章的阅卷时和前面的小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文章是按照划档给分的,而不是踩点。那么从低到高依次为:立意,论证,结构,以及表达。通常来说,对于文章写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立意,即文章的论点,论点一定要鲜明突出。

  审题要点:题干中,明确提出:“让城市自然‘呼吸’ 将‘看海’变成回忆”为题目,很显然的是命题作文,同时本篇议论文的总论点也就出来了,即是本文的标题即是论点。

  解题思路:本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很清楚,这篇文章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角度就是写成解决问题型的文章,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即是本篇内涝现象严重以及它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解决内涝、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材料中给了大量对策可以供各位考生使用。

  另一个角度可写成政论文,也就是“让城市自然‘呼吸’ 将‘看海’变成回忆”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论述“让城市自然‘呼吸’ 将‘看海’变成回忆”的重要意义,可以用讲过的三个有利于提出自己的分论点。

  以“让城市自然‘呼吸’ 将‘看海’变成回忆”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有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一场场内涝不但给我们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因此,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多策并举。

  城市发展犹如车有双轮,鸟之两翼,一个健康的城市、宜居的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地面设施,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每逢暴雨,城市就成一片海洋,如何称得上健康的城市、宜居的城市。如何“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政府、企业、个人需共同参与。

  “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政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合理建设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管理中条块分割的“责任下沉”体制使城市管网养护“边界盲点”,部分城市管网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同时我国实行的条块管理,造成了责任无法具体到人,遇到城市内涝存在着多头汇报、多头指挥、排水陷入“九龙治水”的局面。再者政府对城市管网投入就低不就高,采用标准下限,投入不足,同时雨水管网养护上也不舍不得投入。最后就是城市建设排水系统建设缺乏系统性,因此,“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政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合理建设城市排水系统。 对建设健康城市、宜居城市意义重大。

  “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企业积极参与、加大科创新,共建宜居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仅仅靠政府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企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应积极的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一方面应对城市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另一方面企业在参与城市建设中应积极创新模式、提高技术采用低影响的城市开发模式、技术保护城市的水体系统,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所以,“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企业积极参与、加大科创新,共建宜居城市

  “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需个人从我做起,为建设宜居城市,献言献策。 城市建设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需要每一个市民参与到其中,为建设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献言献策。在建设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中市民应该从自我做起,比如在小区或者自家楼下,准备雨水罐,把雨水储存起来,减少雨水排走。同时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的新的开发模式,新技术,例如在房屋前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再者普及海绵城市和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相信在市民积极参与、献言献策的基础上“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会实现的。

  “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虽然任重道远,但是相信政府的重视、企业、个人的参与,“让城市自然‘呼吸’将‘看海’变成回忆”,共建宜居城市指日可待。


三支一扶备考咨询

获取新鲜招考资讯,免费领取备考资料

(编辑:Pael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